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0 lines (42 loc) · 4.17 KB

ipvs负载均衡(二)lvs集群介绍.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0 lines (42 loc) · 4.17 KB

#IPVS负载均衡(二)LVS集群介绍

以下内容主要摘自zhangwensong博士的博客

介绍LVS之前,需要先说一下LVS的产生需求:

LVS网络服务的需求

针对LVS需求,我们给出了基于IP层和基于内容请求分发的负载平衡调度解决方法,并在Linux内核中实现了这些方法,将一组服务器构成一个实现可伸缩的、高可用网络服务的服务器集群,我们称之为Linux虚拟服务器(Linux Virtual Server)。

##LVS集群的通用结构

LVS集群采用IP负载均衡技术和基于内容请求分发技术。调度器具有很好的吞吐率,将请求均衡地转移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执行,且调度器自动屏蔽掉服务器的故障,从而将一组服务器构成一个高性能的、高可用的虚拟服务器。

我们组用的主要是IP负载均衡技术,也就是所介绍的IPVS负载均衡

LVS集群的体系结构

###负载调度器(load balancer)

它是整个集群对外面的前端机,负责将客户的请求发送到一组服务器上执行,而客户认为服务是来自一个IP地址上的。它可以是用IP负载均衡技术的负载调度器,也可以是基于内容请求分发的负载调度器,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个人了解,主要使用的是基于IP负载均衡技术的负载调度器

  1. 调度器主要采用IP负载均衡技术
  2. 在IP负载均衡技术中,需要服务器池拥有相同的内容提供相同的服务
  3. 调度器只根据负载情况从服务器池中选出一个服务器,将该请求转发到选出的服务器,并记录这个调度;当这个请求的其他报文到达,也会被转发到前面选出的服务器
  4. 由于所有的操作都是在操作系统核心空间中将完成的,它的调度开销很小,所以它具有很高的吞吐率。

个人测试:

测试平台:AWS公有云、EC2

虚拟机类型:c3.xlarge和c3.8xlarge

测试工具:nuttcp(开源)和组内程序,两种测试(其实测试核心程序是我写的。。。。)

测试结果:单LVS,c3.8xlarge可以达到65万pkts每秒,流量大小为单向8Gbps,丢包率低于十万分之一(这个结果在在知乎搜一搜一大堆,性能数据都差不多)

测试结论:具体结果是公司内部资料,不可泄露AWS底层流量、路由能力非常强悍,很强悍,具体数据保密,反正完爆阿里云

补充:仍有很大优化能力(个人建议要使用FULL-NAT模式

###服务器池(server pool)

是一组真正执行客户请求的服务器。

  1. 服务器池的结点数目是可变的
  2. 当整个系统收到的负载超过目前所有结点的处理能力时,可以在服务器池中增加服务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请求负载
  3. 对大多数网络服务来说,结点与结点间不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所以整个系统的性能可以随着服务器池的结点数目增加而线性增长

第三条说得其实并不正确,因为还有其他很多的限制条件,实际上整个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会线性增加;个人经验是:扩展10~100倍之后就需要拆分业务、架构,否则会有瓶颈;

其他限制条件:譬如达到单个or单组IPVS上限(IPVS负载均衡器实际上肯定是需要多个,进行互相备份的,个人觉得应该是n+2模式这种备份;还需要keepalive对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

###后端存储(backend storage)

它为服务器池提供一个共享的存储区,这样很容易使得服务器池拥有相同的内容,提供相同的服务。

  1. 后端存储通常用容错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譬如分布式数据库、memcache、redis

这个其实云服务商基本都提供吧,反正云帮你省了很多I层和P层的事,让你更好的专注于服务和内容!

##总结

IPVS即现在所谓的P层,硬件或者虚拟化硬件、虚拟化虚拟机、容器则是I层,服务器池是S层,后端存储有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memcache、redis等等,属于P层---还是蛮符合现在硬件、数据、服务分离的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