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48 lines (166 loc) · 21.1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48 lines (166 loc) · 21.1 KB

为何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一直想研究一下贫穷这个话题,自认自己的开局就一个字穷,我正在一直努力挣扎, 想拜托自己命运。

穷人的现状

首先先定一个先入为主的基调: 穷人没有诗和远方, 只有生活的苟且

最近看到一个 90 后 31 岁父亲, 带着六个月女儿送外卖的故事。

南京11月初冬,有个90后小哥,却把自己年仅6个月大的女儿裹在背上的襁褓里,顶着这样恶劣的天气,穿梭在南京的街头巷尾,艰难地送着外卖。
孩子的头向后仰着,眼睛微微闭着,趴在爸爸背上,在耳畔呼呼的风声中,安静地入睡了。
也许是因为一路颠簸,半路上,孩子吐奶了,在前面骑着电动摩托赶路的爸爸,却浑然不知。 而如此寒冷的天气,孩子除了裹着单薄的襁褓,头上连顶帽子都没戴,头发在风中乱舞。

老婆患病, 女儿还小,活着就是小哥最大的心愿,一个奶瓶, 一个披风, 不吃不喝疯狂跑一天, 背着娃送外面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为了省钱, 方便面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已经不知道是连续多少顿方便面了, 六块钱一包的烟就是生活最好的小钱。 但是背着六个月的孩子, 抽了四个月的烟, 背后的孩子吸入太多的二手烟, 会威胁到孩子的健康。 父亲知道抽烟不好, 可以没有办法, 每天跑十多个小时, 跑几百公里。 手上烟就是生活, 背后娃就是未来。

为了八块钱, 两小时跑了70层楼, 小哥高兴的是, 700 房租有着落了, 不会流落街头了。 每个月一号, 房租和小孩儿的奶粉钱,压得没有办法踹气。

相比于生活的艰难, 还有客户的不理解。 因为带着娃跑外卖, 接的单本来就比普通的外卖员少, 偶有迟到的场景, 客户也是直接投诉, 一个投诉, 可能就一天白跑了。

为了多挣钱, 甚至想到了"卖血"。说是 "卖血", 实际上就是卖命, 去给一些医院, 试吃还在研发阶段的试验药。 一颗药吃下去,可能就永远醒不来了那种。 小哥不仅去试吃这种药, 还非常高频率的去试吃。 用小哥儿的话来说:没办法, 家里等着吃饭,靠他活着。

贫穷会让人失去很多机会

高中成绩平平的同学, 却在美术方面非常感兴趣。 家里面却被高考钱 10万 的美术集训费用吓退, 被高考美术专业 1.8万 一年的学会吓退。 如果能走艺术路线,说不定能够上一个不错的本科院校, 但是硬着头皮去参加普高高考, 结果只能去一个很普通的专科院校。 经济条件把自己压得死死的。

大学期间优秀的同学, 本来可以申请国外 TOP200 的院校。 但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 无法支付出国的费用,最后只能加入考研大军。 甚至可能因为窘迫的家庭条件,被迫加入就业大军。 没有条件留学, 甚至没有条件承担考研失败的代价。经济条件把自己压得死死的。

临近毕业的同学,回想自己过去的四年学生生涯。 在学习和玩耍之间来回徘徊, 除了上课听听课, 期末 60 分保过, 剩下的时间都交给了游戏、娱乐、短视频、交友、酒吧, 肆意挥洒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三年奋斗所欠下的清纯债。 毕业的时候就傻了, 没有专业的技术能力,没有完备的职业规划,没有漂亮的学术成果。 等待自己的是900万的同期毕业生竞争少的可怜的高端岗位。 余下的只有销售、厂工、服务员、话务员等岗位。被经济副作用 - 认知 压得死死的。

工作一两年的同学, 在职场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可能当时毕业的时候都是选择的 先就业再择业 的打法。 等一两年之后, 对自己所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之后, 发现这个是一个坑, 想跳出这个坑, 但是不知道怎么跳出去, 不知道跳到哪儿去, 不知道下一个工作方向是否又是一个坑。 被 迷茫 压得死死的。 可能更多的因为自己当前的情况, 动弹不得。 每个月需要有固定的开支,可能还着花呗、白条, 设置还着信用卡, 有着房租压在自己身上, 每个月月光的自己, 一点儿底气都没有。 被当前的经济情况压得死死的。

天生的短板

自卑, 刻在骨头里面的不自信

我今年 30 岁了,在 29 岁的尾巴, 才被对象硬拉着第一次去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 娘胎出生到 29 岁才第一次去。小时候, 肯德基、麦当劳很贵, 贵到吃一顿, 就够我半年零用钱的地步, 吃一顿, 就顶我一周的生活费的程度。 这个观念, 一直如同基因一样, 刻在我生命里。 到后来工作了,条件好了, 但是每次路过肯德基, 即便是已经有能力消费了, 那种仿佛刻在基因里面的感觉永远都不会消失, 肯德基很贵, 吃不起。 同样的还有我 28 岁第一次喝辛巴克的时候, 也是同事硬拉着我去的, 当时同事给我点了一被奶茶, 四十多块钱,我顺口就说了句好贵。 同事回复却是: 从小到大就喝这个, 没感觉贵, 反而是那些便宜的咖啡奶根本不敢喝。

有一个同事家庭不错,经常周末都开着自己的车, 去周边游, 邀请过我好几次, 我一次都没有去过, 之后就不在邀请我了, 邀请那些愿意去的同事。 内心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好花钱呀。一个周末都要花一千多, 我母亲在老家, 一千多都够我妈妈弄几十斤的腊肉香肠了, 够吃一个冬天了。

我对象经常说我无趣, 我说那咱们去耍一些有趣的,对象反说了一句, 有趣的都花钱。 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原生家庭带来的, 对于不必要的花费都尽量避免, 甚至没有一些兴趣爱好。 完全感受不到滑板少年迎风追赶的快乐,也完全感受不到音乐少年在公园抬起小音箱谈着吉他歌唱带来的快乐, 感受不到同事们讨论的剧本杀、密室逃脱、音乐歌剧、演唱会带来的快乐。 我是小县城出来的人, 我是单亲妈妈带大的儿子。 上大学之后才第一次坐地铁, 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 在我成长阶段, 除了读书, 唯一能给我带来快乐的就只有玩玩儿电脑游戏。 从小就在大城市的孩子们玩儿的我压根都不会玩儿, 完全无法感同身受所带来的快乐。 长大的环境中,完全没有任何诗和远方, 只有苟住生活。

认知 的差距

我有一个发小在北京一所 211 大学读书, 有一次闲聊的时候, 他说了这样一个现象。 在背景, 越好的学校, 会发现, 家庭条件好的学生, 比率越高。 而且他们讨论的内容通常都是, 国家事实、行业发展、国际事务、和学习。 越是家庭条件好的人, 就越是喜欢讨论未来的职业规划,交流学习新的, 最是关心行业动向。 反而是家庭条件一般的, 非常醉心娱乐, 玩游戏, 逃课, 酒吧, 厮混等才是他们的大学生活主旋律。

对于这个事儿, 我也有非常感同身受的感觉。 之前认识一个人, 本科在某一所 985 工科大学读书的。 他大一在学校读书, 之后大二大三大四四年, 都在外面实习。 学校直接申请免修直考, 而且都能高分通过。 当我委婉咨询他为何这么早出来实习呢, 是家庭条件不好吗?他说父亲是央企研究机构里面的研究院, 母亲是公务员, 在他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 就已经按照他的兴趣方向给他做好职业规划了。 从高考结束的那一刻, 就已经在接触行业知识了。 希望从事的行业, 就是有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 以后发展越好。就出来了。

想起我读大学的时候, 从高考填写志愿, 到最后学习生涯, 到最后工作都是一眼抓瞎。 全都是凭借运气瞎蒙的过来的。 现在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的只是, 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大学期间没有任何人指导一下职业规划,而且也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为未来几年带来的一个副作用。 被 认知 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以前读大学的同学, 很多利用周末, 去做日薪 80 元的兼职都是发传单, 地推等工作。 家庭条件好的, 要么愉快的玩耍享受大学生活, 要么在图书馆, 学习确切能提升自己的知识。

止步于知道, 无法行动

有一些人, 其实是知道差距的。 但是因为刻在骨头里面的贫穷基因让他们无法行动。 我在早几年, 发现了一个这样的有趣情况。 我对象专科毕业, 他们的专科同学们, 有很大一批家庭条件都非常不好。 父母来自农村, 没有办法提供更好的物质、机会, 面对非常窘困的情况。 但是他们的选择却是日日笙歌, 肆意浪费宝贵的时间。 我当时就非常好奇, 为什么他们知道自己的情况, 而不选择努力学习呢。 虽然努力学习不能大富大贵, 至少能在毕业的时候, 快速让自己扎根大城市哇。 最直接的就是, 拥有较为优异职业技能也能很快的找到匹配自己的工作, 拿到比别人高的起薪。 这不是肉眼可见的利益吗?

我有两个同学。 其中一个,本科阶段, 愉快玩了几年, 然后本科毕业的时候,就直接去考研, 没考上也没有关系, 爸妈是做生意的, 有一定的积蓄, 他的工作早就安排好了。 每天轻轻松松, 都能拿到远超同届人的薪资, 只要父母不倒, 永不失业。 还有一个同学, 没有参加升学考试,毕业之后希望父母给一万多块钱, 让自己参加以个职业技能培训班, 以便快速进入职场, 能拿到更好的工资, 结果被父母亲秒拒。 之后在社会上浑浑噩噩过了两年多, 工作方向都是断断续续才稳住。 目前拿着三千出头的工资还战战兢兢的, 生怕自己做不好, 被公司炒鱿鱼了。 不升学, 升学是有成本的, 升学不成功, 相当于少工作一年, 升学成功, 相当于少工作三年, 多三年的学费, 面对未知的未来。 没有好的家庭背景, 是没有抵御这些风险的能力。所有风险都要自己承担和接受。

后来也接触到一个朋友, 有转行的想法, 当时他的行业, 月薪只有 3000 左右。 想转行到互联网产品或者运营方向。 但是一直无法心动起来,细问之下才知道, 顾虑太多了。 他是家里重要收入来源, 如果没有办法在段时间找到工作, 就可能对家里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我在看一个扶贫节目的时候, 也听到过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 在一个贫困的山区扶贫的一些人, 让农民们种一些指定的经济农作物, 收成之后自有人回来收购、负责销售, 可以给农民签订合同规定收购价,甚至还可以拿到政府的补贴。 但是农民们很难行动起来, 因为要该种指定的经济作物, 需要前几自己投资几万块钱, 就因为这一笔前期需要自己投资, 以及超过自己认知的收益, 让他们无法行动起来, 继续种自己的粮食和素菜, 能保障收益, 而且不需要自己垫资那么多钱。 因为是在是没有办法, 承担不起任何风险。 风险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 可能就是毒药, 面对未来可能朝不保夕的生活, 可能就是人生最大的噩梦。

结果就是, 实际上他们知道, 做出某些改变, 能改变自己未来的生活, 但是没法行动起来, 也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对风险的反感, 让他们无法行动起来。 还有就是, 知道和感同身受是两件事儿。 学生知道大学期间好好学习能改变未来生活, 但是好好学习意味着枯燥的大学生涯, 痛苦的时光与过程, 这就是成本。 反之及时行乐是不会有风险的。 在他们这20年的生涯中,自己的父辈、自己的邻居、自己的发小, 也没有谁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 无法感同身受的知道努力学习带来的正面收益。

但是精英家庭的孩子们, 自己父母就可能是典型的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 身边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那一辈在某些人生阶段努力读书带来的收益,甚至现在的自己, 正享受这父母辈努力读书带来的好处分成。

道理谁都懂, 关键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经济基础, 一切都是浮云。

勤奋和努力是否就能改变命运

再定一个基本论调: 勤奋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就是一个笑话

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总所周知的勤奋努力, 但是可有农民通过勤奋努力种田, 改变了命运。 勤奋和努力可以保障基本的生存和生活, 但是不能保障未来一定会更好。

在基本盘不变的情况下。 越是勤奋, 可能带来的就越是内卷。

相反, 很多研究调研都表明, 穷人是最勤奋的,他们一天十多个小时都在努力工作, 干着最累最脏的活儿, 一刻都不敢停歇。 同时平穷让他们掌握很多生存的哲理, 比如 "极简主义生存", 他们天生就懂得如何精打细算使用每一份钱,让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让鼓吹消费的资本家无从下手。 当很多城市青年里面吵着 1万 没法生活的时候, 在同一个城市里面, 却生活着一个月几百块钱就能生存下来的 "三和大神"。

躺平的最大受害者是谁?

与奋斗和努力想对应的, 就是躺平。

谁最喜欢我们 996 ,谁最怕我们躺平生活? 相比大家都知道是哪一阶层的人吧, 是的, 就是资本家。

如果我们拒绝奋斗,选择躺平, 那么资本家来压榨谁的劳动价值? 资本家的商品, 又该谁来消费, 没有办法完成资本剥削和资金循环的资本家们, 可能比看到我们躺平的父母都着急。

芭芭拉《我在底层的生活》

芭芭拉·艾伦瑞克是《时代周刊》的专栏作家。她是美国白人,有着细胞生物学博士的学历,是名实打实的社会精英。 曾经他成三次深入美国底层, 扮演穷人, 来体验穷人的生活, 找到穷人翻身的办法。 无一例外, 全部都失败了。

仿佛就是一个贫穷的无限循环陷阱一样。 一旦深陷计入就无法出来。

贫穷的人, 第一反应就是努力工作, 前期不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情况下, 大多数都是从事收益低廉的劳动工作。 因为没有办法筹齐两个月的房子, 只能支付价格更加昂贵的每周一付的房间。 因为房间太小, 无法做饭, 只能吃便利商店食物,例如快餐、热狗,比自己做饭更贵,而且还缺乏营养。 连续高强度的劳动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降低大脑的思考能力。从而间接关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的渠道。 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弥补支出, 就可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从而往复陷入死循环。

无法第一步跳出原始积累, 可能就慢慢陷入到贫穷陷阱里面了。

怎样才能改变命运

所有不甘心的人, 想抗争一下的人, 都会想起这个话题。 怎么才能改变自己命运。
对于这个话题, 应该是知乎讨论的做多的话题之一了。

相互矛盾的观点

首先对于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话题。 如下是我看的最多的两个观点。

第一个看法是, 首先要储蓄, 杜绝任何没有必要的消费, 除了生存必要的开销, 其他的都统统储蓄起来。 只有有了第一本本金, 才能撬动更多的可能, 社会就是资本的累积和扩大在生产。 没有自己的第一桶金, 就无法获得自己的生产资料。 没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 很可能就成为被剥削的对象, 一直生存在贫困挣扎先上, 永远不可能越过阶层。 最典型的就是奶头计划、消费主义。让本身就贫困的人, 有钱了就立马消费, 就永远无法翻身。

第二种看法是, 有钱就要投资自己。 有钱就要学习技能, 投进去学习, 健身, 听讲座, 听高端的付费知识, 等等。 总之就是用金钱来提升自己。 这类观点认为, 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在于认知、知识、技能、人脉网等关键因素, 但是这些关键因素是需要用钱去砸的。 钱不是省来的, 是投资自己赚来的。 如果没有钱, 一味攒钱, 就算攒了钱, 没有投资的能力, 也会很快败光。 典型的代表就是, 获得彩票的穷人, 机会都会很快破产, 回到破产钱的情况, 这就是无力支配财富的后果。

对于这两种观点, 咋一听, 都有道理, 都貌似说很对, 但是又是相互矛盾的两个观点。 一个是要储蓄, 一个是要消费(不确定收益的投资)。

个人观点, 首先第一步, 要挣钱。 无论干啥,无论挣多少, 哪怕一天挣1000快, 也是在挣钱。 绝对不能当"三和大神"、啃老族。 走出家门是致为关键的第一步。 第二步, 抵御任何消费主义带来的诱惑,杜绝一切非必要的消费。 这个过程中要知道什么是想要, 什么是必要。 要克制住想买, 想要的冲动。 第三步, 要明确什么是正向的投资, 要理性投资自己。 一定要地方被收割韭菜。

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曾经我认为迈出人生第一步是多么简单的事儿, 跟吃饭喝水有啥区别呢? 后来看到四百多万全职别考研究生的大军, 卷到离谱的公务员、教师行业, 越来越多宅男化的社会。 感觉我太想当然了, 我还是太年轻了呀。

去年我对象毕业了, 一所很普通的二本师范院校。 我稍微咨询了一下, 她同学就业情况。 几乎没有几个人是出去就业的, 绝大多数的人, 都在备考公务员、教师、研究生。 然后成功上岸的寥寥无几。 没有几个会选择出去就业。

emmmmmmm, 沉默一下, 个人认为考公考研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在国家产业链没有完成升级, 社会利润就那么点儿的前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大量人才涌去考研考公, 只会更加内卷。 能保证考公务员就一定能上吗? 能保证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不用就业了吗?

走出人生的第一步, 以前以为跟喝水没有啥区别。 现在认为, 需要巨大的勇气。

我认识一个朋友, 生活费都是四五千, 工作只有的工资只有三千, 工作之后父母就给他断奶了。 有个啥出去工作的欲望? 出去受累受气, 还不如自己躺在家里面舒服。

还有一些人, 对于未来是真的很迷茫, 面对三千的薪资, 低声下气的工作, 每天的加班, 看不到未来的工作, 我相信没有人不会沮丧。

还有一些人, 从小就是天之骄子, 苦读二十年, 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什么都是最棒的。 毕业之后发现在社会上, 自己啥都不是, 隔壁村那个李狗蛋, 因为家里爸爸是暴发户, 在乡里乡亲指指点点中, 自己还不如李狗蛋。

22年了, 我真的得承认, 迈出第一步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如果家里有金山银山用之不尽, 请当我在放屁。 否则不出家门, 就没有人生。 人是社群性动物, 人的成就也需要社会来依托, 失去社群性, 可能真的会一无所成, 就这样废柴下去了。

极简主义是啥

能自我控制

从新认识自我

知道障碍是啥

参考文档